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部门概况  教学服务  学籍管理  技能大赛  考试服务  质量工程  推荐展示  部门党建  课程思政 
站内搜索:
 
   
 
 首页 
 部门概况 
 教学服务 
 学籍管理 
 技能大赛 
 考试服务 
 质量工程 
 推荐展示 
 部门党建 
 课程思政 
 
  顶层设计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顶层设计 > 正文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2021年03月27日 15:20      浏览: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动我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服务学院长远校建设,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院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素质养成价值积累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提高整体教师水平,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深入发掘发挥思政课、通识课,尤其是专业课育人作用使各门课程都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努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所有课程知识体系都体现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提高“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责任认知,将“课程育人”提升为“全课程协同育人”。形成覆盖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体系的大思政体系和大德育格局,使全院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努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打造具有山科特色的有温度、有厚度、有品位、有实效的高职思政育人共同体

(二)具体目标

“课程思政”是指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体现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形成覆盖各专业、各学科、各课程体系的大思政和大德育,将“课程育人”提升为“全课程育人”。

基于以上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主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2.建成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和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素养课和专业课;

3.打造一批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教书育人团队;

4.打造全院各课程各部门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特色文化;

5.形成课程思政改革的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

三、基本任务

(一)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育人功能

1、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山科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大学课程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系统优化各教学系部各类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工作。

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各教学系部专业教学需要挖掘所有课程的隐形教育资源,在专业教学中柔性融入专业精神、伦理资源、道德话题,理想境界等内容,搭建科学和人文之间的桥梁,系统设计和优化专业整体教学资源。以推进“三教改革”为转手,鼓励以“基因式”融入式的手段,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德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从而实现课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助力课程思政改革

继续做好大思政各项工作,发挥“思政课程”作为显性思政教育的传统桥头堡引领示范作用。

紧紧围绕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工作继续深化我院大思政各项工作,加大思政课改革力度,在前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主推体验式思政课改革。推进将传统思政课程优势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逐步提升传统思政课的亲和力和课堂活力。

(三)探索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程思政育人模式

通过多种方式深挖包含通识课和专业课在内的全课程蕴含的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

“课程思政”的整体架构建立在每一门课程的基础上,思政课、通识课、尤其专业课程的设计创新是实现“课程思政”之路的基础着力点。这就要求要全力做好教学设计这个最基础又最重要的工作,帮助专业课教师找到课程与德育的融合与对接。

1.思政部牵头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南”。将大思政的内容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设计中,作为指导性意见,供各院系教师参考。

2.每个系部选择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试点,精心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或“课堂教学案例库”)。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德育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点、具体案例、具体方法等内容。其中,具体与专业的融合可以参考以下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哲学、党史、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地方史、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国精神、理想信念、人生价值、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规划、法治思维、法律常识、人文修养、伟人情怀、名人名家、行业精英、做人做事、待人接物、习惯养成、心理调适、辨别善恶等。

3.定期开展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

“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定期开展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课程思政”公共课展示活动等系列活动,发现典型案例,汇总“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发挥部分课程的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以试点课程带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建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推进观念更新,形成思政教育不是专人教育,而是人人教育的工作理念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教师在认识上要确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事,是所有教师份内的事,而且也是学校行行政后勤教辅人员的事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也正是当前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广大教师做到:四个相统一(教书与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履职尽责,并按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求,做四有(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好老师。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根据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整体架构试点工作的框架思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二)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充分吸取上海兄弟高校的建设经验,结合学校、系部专业实际和特色开展试点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持续创新的要求贯穿于试点工作各个方面,努力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三)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课程思政改革试点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分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四)坚持柔性融入、注重实效。避免硬性融入,强行加塞内容等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专业特色,立足课程育人目标,柔性融入,合理过度。

五、实施保障

(一)以“课程思政”为抓手,落实高校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

学院层面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班子成员、系部负责人与教师们集体备课,亲自走上讲台,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的新常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对课堂教学管理既抓住教师这一关键,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又聚焦学生这一主体,把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长效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学院在党委领导下对“课程思政”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成立课程思政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挂帅,二级教学部门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组织架构。领导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顶层设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之间加强沟通联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定期交流情况、总结借鉴经验、研究解决问题。

(三)调整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过去单一的从专业维度进行的教学与学习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于新的“课程思政”式教学改革,应该向着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的方向延展,并且以立德树人为着力点,从教学、学用、师生、知行等多环节着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

(四)树立典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全院范围内搞院系试点、树课程典型、组织公开课观摩,建立共享学习机制。对于“课程思政”的试点成效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引导全体教师积极自觉地投入到“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中去。

(五)加强资源保障考核评估。

充分保障试点工作的投入,支持试点工作顺利发展。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各系部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健全试点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试点工作制度化建设,着力形成课程思政试点的经验做法。鼓励各系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试点成果纳入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等内容。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 | 山东省教育厅 | 山东教育招生考试院 |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 中国网络安全等级...

Copyright © 2017-2022 by www.sdvcs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山东省潍坊市西环路6388号  电话:0536-8187766 鲁ICP备05051535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20200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