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部门概况  教学服务  学籍管理  技能大赛  考试服务  质量工程  推荐展示  部门党建  课程思政 
站内搜索:
 
   
 
 首页 
 部门概况 
 教学服务 
 学籍管理 
 技能大赛 
 考试服务 
 质量工程 
 推荐展示 
 部门党建 
 课程思政 
 
  制度层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制度层面 > 正文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建设标准
2021年03月27日 15:37      浏览: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建设标准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山科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大学课程体系,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落实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为确保本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专业教师为“主力军”、教学为“主战场”、课堂为“主渠道”的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与通识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山科特色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大学课程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三、基本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养,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保障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3.注重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入渠道。

、具体标准

1.课程目标与要求

1)结合人才培养要求,有明确的、与学生毕业要求相适应的课程知识、能力教学要求。

2)能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有机融合,寓价值观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课程主战场、课堂主渠道作用。

3)课程目标描述清晰、具体、可检测。

2.课程内容与资源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

2)课程内容能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职业理想与道德教育等内容,形成若干个典型的设计恰当的教学案例,思政元素丰富,能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3)选用教材符合课程思政教学要求,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格式,且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有学习价值的课程学习资源与参考资料。

4)课程内容重点突出、条例清晰、资源丰富、润物无声

3.课程设计与实施

1)坚持学生中心理念,能够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启发性强,体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过程结构自然流畅,组织合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3)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能挖掘课程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堂授课、实验实训、作业评价等教学过程中,提高教书与育人融合度。

4)课程设计巧妙,教学进度适宜,方法运用灵活、恰当。

4.效果评价

1)教学效果的测量和评价方法得当,能够体现形成性评价的要素。

2)德育功能突出,感染力强,效果明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同感。

3)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高、获得感强。

5.教师素养

1)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善于提炼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因素。

2)教态大方,精神饱满,亲和力强;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综合素质高。

3)教学投入,理论功底扎实、教学内容熟悉,教育理念先进,潜心教学研究与改革,注重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 | 山东省教育厅 | 山东教育招生考试院 |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 中国网络安全等级...

Copyright © 2017-2022 by www.sdvcs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山东省潍坊市西环路6388号  电话:0536-8187766 鲁ICP备05051535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202000116号